“膠囊胃鏡”也稱膠囊內鏡,全稱為“遙控膠囊內鏡系統”,又稱“膠囊內鏡機器人”另一個名字為磁控膠囊內鏡膠囊為一次性使用,安全衛生,避免交叉感染,而且檢查過程無痛無創;其外殼采用不能被消化液腐蝕的材料,對人體無毒、無刺激性,能夠安全排出體外。
膠囊由磁場精確控制系統、攝像膠囊、數據記錄儀和膠囊定位器四個部分組成,啟動后由受檢者吞服進入消化道,完成拍攝、編碼、傳送彩色圖像信息。
磁控膠囊內鏡突破了過去的被動式膠囊內鏡只能隨消化道的蠕動而運動、無法定位其在消化道內的準確位置、也不能被醫生主動控制的技術局限,在獨創的磁場精確控制技術的控制下,使被動式膠囊內鏡變為“有眼有腳”的膠囊機器人。
原理:第一代膠囊內鏡的基礎上,內植永久性微型磁極,依靠體外磁場,精確控制進入人體內的膠囊內鏡的運動、姿態和方向,實現主動控制、精準拍攝的功能,主要用于胃部疾病的診斷。
我國是胃部疾病的高發地區,胃癌發病率更是位居全球首位,早期胃癌癥狀和胃炎基本相似,不易被發現,所以胃鏡檢查對于早診斷、早治療、及提高胃癌治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內鏡檢查是當前消化道疾病篩查和診斷的主要手段,但傳統胃鏡的不適感和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創傷風險,很多人出于對胃鏡的恐懼,從而放棄了傳統胃鏡的健康篩查,以致延誤了疾病的診斷和最佳治療時機。
目前人們可接受的無痛胃病檢查有
1、無痛胃鏡:需要麻醉,有麻醉風險,在檢查過程中病人意識不清,有創傷風險,食管狹窄病人不能做。
2、鋇餐:即上消化道鋇劑造影檢查,通過鋇劑經食道到達胃、十二指腸部位的顯影過程來進行上消化道疾病的診斷方法,它也只能做“提示性診斷”。
3、磁控膠囊內鏡:它只需患者隨水吞下一粒膠囊內窺鏡,經過30分鐘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檢查,患者易接受。
膠囊內鏡操作簡便,整個檢查僅為吞服膠囊、實施檢查與閱片報告三個過程。醫生在回放觀察過程中,通過拍攝到的圖片,即可對病情做出準確判斷。
醫生可以通過軟件實時精確操控的體外磁場來控制膠囊機器人在胃內的運動,改變膠囊姿態,按照需要的角度對病灶重點拍攝照片,檢查了解是否存在病變及其部位,并傳輸到控制臺上的電腦中。從而達到全面觀察胃黏膜并做出診斷的目的。
檢查醫生可進行實時監控,指導操作。檢查后醫生還可對所拍圖片進行回放、瀏覽、打印,便于醫生診斷、出具診斷報告。
優勢:
1、無痛、無創、無麻醉
膠囊體積小,進入體內無異物感、不適感,檢查無需麻醉,無創傷,無不良反應。
2、無交叉感染
膠囊采用無菌耐腐蝕醫用高分子材料真空獨立包裝,無毒、無刺激,一次性使用。
3、全方位無死角
膠囊可在體內全方位各角度的進行控制拍攝,不遺漏任何可疑病灶。
4、檢查快捷
只需隨水吞服一粒小小的膠囊,30分鐘左右胃部檢查即可完成。
5、操作簡便
采用控制桿遙控,直觀易上手,操作方便、簡單。
6、圖像清晰
高清攝像頭配合自動曝光控制,提供清晰明亮大視野的臨床圖像。
適用人群
1、慢性胃病患者,包括息肉、炎癥、潰瘍、出血等;
2、慢性腹痛、腹瀉、厭食、黑便或柏油樣便、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等;
3、胃癌高危人群,包括有家族病史、不良飲食習慣、常在高壓力下工作、生活不規律、經常大量飲酒等;
4、幽門螺桿菌感染;
5、健康人群常規體檢。
檢查當天:
檢查前1-2小時飲水1000ml以上,檢查過程中,根據需要再飲水。
檢查之后:
可以馬上進食;在確認膠囊排出之前,禁止做磁共振檢查,盡量遠離強磁場的地方。
缺點:不能取活檢,不適用于腸梗阻病人;食道不易觀察;費用較高;體內植入心臟起搏器或其它電子儀器者不能用,因為電子儀器會干擾膠囊內鏡的正常工作。